概念

快速排序(Quicksort),又称为交换排序,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为独立的两部分。假设要排序的列表是A[0]…A[N-1],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(通常选用列表的第一个数)作为基准数据,一般我们都选择第一个数作为基准数据,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的左边,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的右边,这个过程称为快速排序。值得注意的是,快速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,也就是说,多个相同的值的相对位置也许会在算法结束时产生变化。

算法步骤

  1. 设置两个low、high,排序开始的时候:low=0,high=N-1
  2. 以第一个列表元素作为基准数据,赋值给mid,即mid=A[0]
  3. 从high开始向前搜索,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(high–),找到第一个小于mid的值A[high],将A[high]和A[low]的值交换
  4. 从low开始向后搜索,即向前开始向后搜索(low++),找到大于mid的A[low],将A[low]和A[high]的值交换。
  5. 重复第3、4步,直到low=high;

时间复杂度

  • 最优时间复杂度:O(nlogn) #每次分成两半,要分logn次,再乘遍历的n次
  • 最坏时间复杂度:O(n2) #每次只分出一个元素出来,要分n次,再乘遍历的n次
  • 稳定性:不稳定

算法实现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def quick_sort(alist,start,end):
"""
:param alist:
:return:alist.sort
快速排序首先要选择一个基准,将其他数据与这个基准比较,比它大的放右边,比它小的放左边,循环这个过程,完成排序
定义两个指针,一个low一个high,
开始是high先做比较,如果high对应的元素比基准大就不懂,high--,如果比基准小,则与low对应的元素交换,然后low++
直到low==high说明一趟快速排序已经完成,再将基准添加到序列中
上面已经完成一次快速排序,再将左序列和右序列进行递归,注意设置一个出口,即可完成整个遍历
以alist = [5,1,3,2,8,7,6,4]为例
以alist = [4,1,3,2,8,7,6,4]为例
"""
# 递归的出口
if start >= end:
return
mid = alist[start] # 定义基准 5
low = start # 左指针
high = end # 右指针 7
# 判断high是不是大于mid,大于的话就不用交换,之间high--,直到小于的时候进行交换
while low <high:
while alist[high] >= mid and high > low: #7>0
high -=1
alist[low] = alist[high]
#判断low是不是小于mid, 小于的话就不用交换,之间low++,直到大于的时候进行交换
while alist[low] < mid and high>low:
low += 1
alist[high] = alist[low]
alist[low] = mid
quick_sort(alist,0,low-1)
quick_sort(alist,low+1,end)
return alist

总结

主要是两个指针的交替变化,可以用while循环来执行,判断high是不是大于mid,大于的话就不用交换,之间high–,直到小于的时候进行交换;判断low是不是小于mid, 小于的话就不用交换,之间low++,直到大于的时候进行交换;最后再加上基准,这样就完成一次快速排序,之后再从外面用一个while循环,里面用递归思想不断对左序列和右序列进行操作,记得写一个出口,start >= end,这样快速排序算法就结束了。